“给1000位乡村学生上职业启蒙课”,需要你的一朵小红花
在广东肇庆石矮小学的职业启蒙课第一课上,高高瘦瘦的小卢同学坐在教室最右排第一个,当远程数字支教志愿者老师问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他回答,“要出去打工”。
老师接着询问,“打什么工呢?”小卢同学似乎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说道:“不知道,去广州打工。”
这是腾讯SSV(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支教实验室试点的职业启蒙课上的一个场景,映照出一个颇具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乡村学生对外部世界了解的途径比较少,在学校中也缺乏相应的指引,因此也就缺少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规划。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调研过程中,曾集中对一个村子的50名留守儿童做过一对一交流,其中80%的孩子表示,自己没有理想。
如今,这个状况正在发生改变。2021 年 12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
顶层设计的指引令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受到了更多关注。但若想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小学普及“职业启蒙教育”,或许仍然需要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职业启蒙教育:乡村学校更加需要的部分
尽管“职业启蒙教育”因政策推动而受到更多关注,但事实上这并非一个“突如其来”的概念。
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新定位,即“三适应一奠定”: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奠定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文件要求在高中阶段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规划。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也督促学生对未来及早规划。因此,高中学段,学校已经陆续开始配置师资以及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做出相应的指导。
而本次中办、国办发布的《意见》更是着重强调了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并为课程明确了方向,即同时要求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长久以来,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更多考虑的是升学,而非发掘自己真正的爱好。这使得他们一方面对未来没有规划;另一方面,对应试技巧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兴趣的探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而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相关的职业启蒙是缺失的。
行业人士认为,将职业启蒙教育提前至中小学阶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劳动价值观,并根据自身兴趣、能力进行职业选择;也有助于职业教育体系向下延伸,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相较于城镇学校,乡村学校的学生们或许更加需要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生们平时接触外界的渠道相对较少,学校是他们最主要的看世界的“窗口”。因此,在乡村学校开展职业启蒙课程便显得尤为紧要了。
但另一方面,面对带着新要求的“职业启蒙教育”,本就存在诸多挑战的乡村小学,执行能力和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源不平衡的困境,这里又包括经费分配困境、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以及城乡资源的困境。”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韩嘉玲说道。
芥末堆在探访位于大凉山的木尔小学时,校长吉玲英就坦言,学校教育硬件达标了,但深居大凉山腹地,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仍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门需要广阔视野的全新课程,职业启蒙课在乡村学校开展,师资和课程设置等现实窘境更是首要难题。
除此之外,城镇学校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不同乡村学校的学情各不相同。例如,大凉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学情也是在开展课程时需要面对的课题之一。
科技助力教育公平
尽管乡村学校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时面临不同的难题,但破局并非无法。事实上,《意见》中也提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
根据芥末堆此前稿件,在职业教育相关落地政策中,校企合作时常被提及,而这也是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不匹配问题的方案之一。
对于“职业启蒙课”来说,校企合作或许同样可以提供出路。另一方面,借助科技公司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当下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事实上,前文所描述的职业启蒙课,正是来源于腾讯SSV的数字支教实验室,它背靠腾讯的科技能力,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索解决乡村孩子学习动力与人生规划的问题。
据了解,该课程涵盖教师、医生、科学家、程序员等 10 种常见职业,帮助村小学生了解职业意义、进行简单的职业体验,并从代表职业出发带孩子们了解行业链,告诉他们各种职业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作用,引导学生们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并用理想促进当前的学业。
专业性与适村化是整个职业启蒙课课程设置的关键词,课程由数字支教实验室与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共创,由专业的课程制作方进行制作,由志愿者代表输出实践经验(村小学生情况与当地的情况),通过高质量、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拉平了志愿者个人能力差异导致的课堂质量差异。
有了优质的课程资源,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落地执行。数字支教实验室采用的方式为,通过搭建基于直播的互动双师课堂,构建数字支教授课场景,最终形成在线连接志愿者和教师,通过双师或者录播课堂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双师教学正是解决乡村学校教育公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其内在逻辑便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打破教育资源壁垒,助力教育公平与普惠。通过信息技术能力,将优质教育资源跨越时间以及空间的阻碍,均衡地共享给不同地区的村小。
芥末堆注意到,数字支教实验室选择通过技术能力,协助乡村小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印证了SSV的定位:“科技助力社会共益的探索者”,其内涵为,运用科技与创新能力,聚焦民生与发展相关的社会议题,与多方共创,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SSV成立一年多来,涉足的领域包括基础科研、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银发科技、社会应急、教育创新与公平等等。
“给1000位乡村孩子上职业启蒙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经说过,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应该和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战略一起,成为腾讯发展的底座。”
如今,腾讯SSV正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途中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社会共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以腾讯的科技能力,连接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找寻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腾讯SSV的方法论中,共识、共创、共享三个环节也是互相成就的,即共创离不开共识、社会共创才能可持续、共创以共享为支撑。事实上,这也是腾讯一直以来的做事方式,即与合作伙伴一同共建生态。
“职业启蒙教育”这个议题同样也是如此。在乡村学校中普及职业启蒙教育以及其他远程课程,数字支教实验室已经招募了上千名志愿者,他们原本也是腾讯其他产品的用户,现在由因为兴趣、能力和公益心,汇聚到远程支教的平台上。同时,实验室也与不同的公益机构合作,各自发挥所长。数字支教的特点之一“人人可学,人人可贡献”就是对共创与共享的凝练表达。
在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推出了一个新的公益方式,命名为“一花一梦想”,在平台上征集到了用户8000多个公益梦想,再与公司各业务部门进行共创,最终选择了16个公益议题在99公益日期间亮相,公益用户可以对感兴趣、希望解决的议题投出自己的小红花——小红花是平日里通过答题、捐步、捐款等做好事的方式积攒下来的——当某一议题的小红花数量达到一定数量,腾讯就会通过创新资助的方式将其落地执行。
相较往年“99公益日”多以公益机构提出公益项目、用户进行捐款来支持项目的传统方式,今年的“一花一梦想”,更偏重于服务公益用户,从议题的提出(梦想征集)到解决(捐花数达标),都有用户共创的身影,更不要说其中的部分用户在关注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长期捐款人或者志愿者。
“给1000位乡村孩子上职业启蒙课”也是今年99公益日期间一个待实现的梦想,为的便是让优质课程在更多村小落地,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开启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引导他们找到内心的热爱,让他们对职业的好奇,都能得到回答,或者,至少在探索答案的路上,见识更美丽的人生风景。
海外课堂第12期来啦!
2022年9月7日(周三)20:00
让我们一起聊聊
《国内外成人英语市场的差异与沉浮》
芥末帮
这是一个基于芥末堆上线9年时间 , 聚合全渠道100万用户读者之间的连接专栏。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